月度归档:2007年03月

【待】永远不要把主导权交给像财产这样外力

—————————————————————————-

永远不要把主导权交给像财产这样外力,不要让金钱上的困窘来左右你的梦想或目标,总会有办法来凑足你所需要的钱,你也需要铢两悉称,但是总有一天会存够钱。有一个放逐四海皆准的原则:

“ 金钱流向卓越的构想,卓越的构想衍生其他脱俗的梦想,而梦想启发金钱管理上的创意 ”

—————————————————————————-

这段话,对我很重要,我现在心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可能就是这个,虽然我现在无法理解这段话的价值所在,但冥冥之中它已在心中起引儿,我相信不久我将有所感悟

原载时间:2007年3月16日16:21星期五, 永远不要把主导权交给像财产这样外力

来自:http://blog.lese.cn/?p=140

总结的忠告11条/失败改变诗歌(节选)

下面是要学习的 忠告11条 自己总结的吧,还不错:

1.有目的的去做某件事,尤是较耗费时的事,应考虑是不是值得做,怎么做效率最高,收获最大,最节省时间!
2.注意体会细节,别人高兴,痛苦,激动的动作和神态,从而判断,尤其是某些事不明白搞不清楚的时候,更应该注意这些!
3.留意别人无意说出的话,做的事,这都是最真实的反映,当别人做某件事时,应考虑他的成功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自己做的时候,会那些比他强,那些不如他,自己能用什么来弥补不足他的地方
4.凡是应该有个主纲,然后填充细节,比如要看本书,可以先看开头–结尾–了解中心,就知道这本书是不是值得去读,读了有什么启发!自己能从中学习到什么,为自己所用!
5.规划自己近期要达到的小目标(目标的一段程),有目标才有动力,凡是不是一下子就好了,只靠好的想法是不行的,做大多时候比想更重要!贪多是嚼不烂的,每一步只有仔细的踏过,心里才有底,也是最实实在在的
6.google的成功给我启发:早期立下自己的服务圈圈不动摇【这个就应该是自我的中心基本理念】(google只把广告当作所经营的一项,主要还是怎么样更方便的为人们利用,从而奴役人的意习,使其无法离开它,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开发软件及相关领域无不有利于与其进一步发展,与其有不可分化的关系!
7.任何小事都能起到锻炼自己的作用,游戏,戏耍同样如此,关键是看你去看待它,又用什么样的心情去看待它,聪明的人做事时,会从几个方面来衡量是否值得,一般的人只会从直接利益上来衡量
8.余世韦的效率表和重要事情安排表是个很不错的东西,也是个好的事件规划,尤其是适合每一小步前进,每一小步成功,这对要的成绩都有不错的帮助
9.凡是一下都不能吃个胖子,首先是初步的了解,然后是深度的掌握
10.不过与轻易相信人,不要对某人的进行言语刻薄,成大事的人都很谦虚,这样可以给你好的印象,也能少很多麻烦,省不少时间
11.对待某些事,比如:感情,上下级处理;不要轻易的不敢面对,自己好好想想,应该怎样,不面对就代表没有机会,只有仔细想办法,然后去实施,才能成!
              事情越急,越急不得
凡事一定要把握事情的主动权,凡事也要给人留脸面,留余地,时刻记住之死地而后生
凡事成功或别人给好处的时候不要被兴奋冲昏了头脑,提出自己的不足,让对方回答,解说  

你可以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

失败并不表示你彻底失败
你只是尚未成功而已
失败并不表示你一事无成
你已经从中学到教训了
失败并不表示你是一个傻瓜
其实你是一个有信念的人
失败并不表示你很丢脸
你具有的是勇於尝试的精神
失败并不表示你做事不得要领
你只是采用不同的办法而已
失败并不表示你无能
你不过是不完美罢了

失败并不表示你浪费生命

你因此有了重新开始的机会

失败并不表示你应该放弃

你应该要更努力去尝试

失败并不表示你永远不会成功

你只是需要多一点的时间

失败并不表示上帝遗弃了你

其实上帝有更好的打算

                   摘选于《坚毅的人总会出头》

原载时间为:2007年3月16日15:50星期五 于我的h’s blog,

You Can Become The Person You Want To Be

来自:http://blog.lese.cn/?p=138

积极思维力培养

这篇文章是我当时一股脑自己写的,语感和水平有限,让人笑话了,好在当时有自我的想法,灵感咋现,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就下面这个问题,我来 谈谈:

大多时候,我们回复别人的问题都是来自自己脑中第一反应而出的答案,虽然真实,直接,但往往不是最佳/最让人或者让自己喜欢的答案,如果能说出最佳/最让人活着最让自己喜欢的答案呢,这些技巧就需要平时大量的练习和思考的积累!

一时性起,我们和别人聊到某个话题,可能别人就感觉和我们交谈较有意思,很合节拍,自我交谈能力无形中也得到提升,但是大多时候我们需要鞭策自己,朝好的交谈思维方式发展。

做事也是这样,太多的直式行为语言,使我们事后懊悔:当时我可以换种方式来处理的!所以对于大多说人来说,这种技巧只是偶尔,也可以叫做临时灵感行为吧,

如果我们能有效的利用这样思维方式来锻炼自己,让它默认朝着向好自己的方面发展,然后脱口而出,严格实施,多加锻炼,是不是能很快的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提升自己价值呢?

思维的改变,靠的是日常习惯的养成。史蒂芬·柯维认为,要想获得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走向独立,需要具备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

积极主动的人理智胜于冲动,他们能够慎重思考,选定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而消极被动的人则截然相反,他们感情用事,易受环境或条件作用的驱使。

消极被动的人,言语中往往会暴露出推卸责任的意图,例如:

“我就是这样做事的。”我天生这样,这辈子改不掉了。

“他把我气疯了!”责任不在我,是外界因素控制了我的情绪。

“我根本没时间做。”又是外界因素——时间控制了我。

“要是我妻子能更耐心一点就好了。”别人的行为会影响我的效能。

“我只能这样做。”意味着迫于环境或他人。

经常说这类话的人,其本质就是推卸责任。我负不了责任,我无法自由选择回应的方式。

第二,从精力分配上。

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

第一,多用积极语言。

积极的人使用积极的语言:“我能”、“我要”、“我宁愿”等等。消极的人使用消极的语言:“但愿”、“我办不到”、“我不得不”、“要是”。

第二,采取主动。

“”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


听陈安之讲座后,谈谈习惯刻意练习

原来陈安之的声音也是刻意练习出来的,怪不得这几天听他讲座的时候那么有吸引力,让人有好感,好的声音很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和跟随思想的跃动,增加别人对自己的好感同时,留下好的印象哦

今天学习陈安之课程,记下了一下几点:

1.重复复习-熟识

2.认真负责-态度

3.模仿了解-对味

  三种人:

 1.视觉人群-语速很快

2.听觉人群-给人不礼貌,不看别人的感觉

 3.触觉人群-凡事过慢,温火熟之很明显我善于观察视觉人群,不喜爱直视别人

我是属于听觉人群的,渴望做触觉人群 !主动出击,带动气氛,把握先机尽量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别人做什么,有效的归类别人,掌握对方介绍,更好为自己将来人脉转换做铺垫

回头开头,我今天对陈安之刻意练习声音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就研究一下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运动员训练,他们就是刻意练习,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动作都要训练成千上万遍,练成自然而然,练成熟能生巧,练成机械性动作,刻进记忆里,如呼吸般自然,练的次数多了,也就成为记忆动作。

事实上,刻意练习高标准职业技能是成功的一半,销售70%–80%的成功率都来取决与给客户留下的第一印象。好的开端能获得客户的好感,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但也是销售中的重中之重,销售人员一定要学会如给客户留下好感,多加练习专业技能。

刻意练习是成为行业专家或者高水平技能最为重要的关键因素之一。

销售工作也是一样的,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刻意练习,让自己具备条件反射般自然的销售技能,当客户说到什么问题时,能够将应对策略脱口而出,运用自如,这就是刻意练习的结果。

那刻意练习到底怎么训练呢,需要做到有意识地努力,需要专注去做,需要不断重复、强化训练,这其中,需要人们挑战自己的舒适区,需要自律,不能半途而废,需要不断地重复。通过重复学习训练,形成记忆,甚至是肌肉记忆,条件反射,慢慢地,就能具备属于自己的专属技能。

刻意练习并不是单纯的简单重复,而是需要有系统的目标和科学的计划以及专业的指导和反馈,离开了专业,那只能叫习惯性动作而已。同时,刻意练习需要有耐心,需要有毅力,需要自律,需要坚持,切不可半途而废,功亏一篑。

通过刻意练习让自己成为高手,让自己具备一些专业技能,跟随自己一辈子,在培养自己专业技能的过程中,需要有专业指导,需要自己有毅力、有恒心,功夫巨星李小龙曾经说过,我不怕练一万招的人,就怕把一招练一万次的人,让我们都能加强刻意练习,提升自己独特的专业技能,运用起来,自然而然,如呼吸般自然。

另外一个好的外观也会给人好感。美会产生好感。销售员要学会包装自己,培养自己的审美其次,我们的行为也能给人带来好感。假如外观上稍显欠缺,但是行为上热情礼貌,面带微笑,我们一样可以获得好感。销售人员一定要学会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切忌高冷。

好感的另一个来源也是就是利益。我们往往会对给我们带来利益的人和事具备好感。这也是我们销售人员见客户通常要带礼物的原因。

我们和客户交流的时候一定会谈产品,如果销售人员的产品知识还没有客户多,客户怎么会从我们手上买东西?客户从我们手上买东西的前提就是信任我们,客户觉得销售人员在产品方面比自己懂得多才会相信销售人员。

这样的话,销售行事的风格,动作,衣着,礼节,操作流程都应该是可以有意识的培训和锻炼的! 基本上,我们创造好感就来自于这这几个方面,也就是好的外观,行为和利益。如何让自己好上加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无外乎这几个方面。

我们去见客户,都会有利益方面的一个需求。这种利益方面的运用,无外乎就是给客户提供无法拒绝的好处。我们要去思考客户究竟要什么,也就是我们上面说到的分析客户的需求。我之前也说过,销售就是发现客户需求,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也是提炼利益的过程。销售人员一定要语言简练,把能给客户提供的利益用一句话表露出来,做到言简意赅。

从新手到大师#刻意练习

再深入一些研究下:

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吧

什么决定了一个人可以成为顶尖的行业专家?

有人说主要靠经验,有人说靠天赋,但是大量的研究发现:不论是经验还是天赋,都不是成为专家的关键因素。

一个工作10年的人都很有经验,但是他们大部分并没有做到领域内专家。

NSEAD商学院有一项研究发现:比起只有少量经验的人,大体而言,更有经验的管理者并没有产生高效的效果。国际上一些排名靠前的大师,甚至在天生智力上低于普通人。

决定伟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经验,而是『刻意练习』的程度。

刻意练习是指为了提高绩效而被刻意设计出来的练习,它要求一个人离开自己的熟练和舒适区域,不断地依据方法去练习和提高。

比如足球爱好者只不过是享受踢球的过程,普通的足球运动员只不过是例行惯事地训练和参加比赛,而顶尖的足球运动员却不断地发现现有能力的不足,并且不断以自己不舒服的方式挑战并练习高难度的动作。

而这种刻意练习的程度,而不是单纯的工作经验,真正决定了顶尖大师和一般职员的差距。

有的人有10年工作经验,但是大部分时间都在无意识地重复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真正刻意练习的时间可能10小时都不到。

有的人只有2年工作经验,但是每天花费大量额外的时间做刻意练习,不断挑战自己完成任务水准的极限,用于刻意练习的时间可能会有1000小时。

所以,为什么有的人工作10年,仍然不是专家,而有的人2年时间,足够表现卓越?

表面上看是10年和2年的差距,实际上是10小时和1000小时的差距——因为真正决定水平高低的,并不是工作时间,而是真正用于刻意练习的时间。

这就导致了,一部分人只是在无意识地增长经验,在35岁之后就感叹力不从心;而另一部分人通过大量的刻意练习,逐渐用更快地速度达到顶尖水平。

更可怕的是,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比如移动互联网经济),整个社会正在迅速拉开顶尖水平和二流水平的差距。

在过去,如果你羡慕邻居公司有个一流的销售员,每个月能拿100W的订单;不用担心,你只需要雇佣10个二流销售员就完了——反正质量差距可以用数量差距来弥补。


而现在,如果通过互联网文案来营销,1个一流文案所创造的价值,1000个二流文案都无法弥补。

再比如商业战略,一个顶尖战略专家1天创造出来的价值,可能是一个对战略似是而非的人一辈子都无法创造的。

当数量越来越难以弥补质量的差距,『顶尖水平的专家』就会变成越来越稀缺的资源。

所以,通过刻意练习来逐渐成为顶尖水平的专家,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那么如何刻意练习?

假设你现在在从事任何一个领域,同时找到了一系列的教材、任务,如何开始呢?

一. 避免自动完成

自检问题:你今天的工作,是有意识地刻意提升,还是在自动完成?

比如一开始学习驾驶的时候,你会去刻意地记忆如何换挡、如何刹车,当遇到情况需要刹车的时候,你就会回忆起刹车的要领(比如既要踩离合,又要踩刹车),并且在头脑中执行这个要领。

然后,随着练习的增加,你做这些事情会越来越熟练。

直到到了某个时刻,你遇到情况就会立刻刹车——这个动作是自动完成的,你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如何刹车的。

一旦进入了这种『自动完成』的状态,我们对驾驶技术的改善将会不断降低并最终停止。

而真正想要达到专家水平的车手,从来不允许自己进入这种『自动完成』的状态——每过一个弯,他都会刻意去思考刚刚过弯用了什么技巧、表现得怎么样、应该如何提升。

对于每一项工作,大部分人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都会逐渐进入『自动完成』的状态。而真正想要成为高水平专家的人却在极力避免这种状态。

比如跟客户打电话沟通合作,大部分人的做法是:拿起电话,告诉客户我们的需求和报价。毕竟这件事已经做过了无数次,之前做的也都OK,早就进入了『自动完成』的状态。

而优秀的人却会刻意避免这种『自动完成』,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自己『无意识』地完成了这个工作。

在拿起电话之前,他们可能先问自己:


●上次我做类似的事情,有什么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哦,对了,我表达逻辑有问题,让客户半天都不知道我在讲什么。

●还有,我记得上次沟通后我曾遗漏了细节,忘记跟客户讨论。

●怎么办呢?逻辑问题的话,我首先练习『结论先行』这个原则吧(记得上次李叫兽来培训的时候讲过),这次先练习一下。

●遗漏细节的问题,记得上次看过一个《清单革命》,我这次就开始练习每次沟通之前列一个任务清单,这样就不会遗漏了。

在打电话过程中,他可能变打电话变有意识地去训练自己的技巧(比如训练『结论先行』)。


结束电话,他可能会想一下:刚刚是不是有效训练了沟通技巧?还有哪些可以继续提升的?我还用了什么技巧?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日常工作的所有事情,不论是沟通客户、改个公关稿件还是写一段文案,我们总是缺乏动力去超越自身极限,把事情做得更好一些。

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只不过是越来越熟练自己已经可以做到60分的东西,越来越可以自动的维持过去的水平,但是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顶尖专家。

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人在某个岗位上5年之后,就陷入了能力增长的瓶颈——因为他已经做到了60-80分,已经做得比周围人好,已经可以满足职位的要求。

他们每天就是按照『自动模式』发邮件、沟通电话、管理文件,很少进一步去精进自己每天的工作。

但是有的人却不满足于这一点,他们在把领域内的事情做到95分的时候,还不允许自己进入『自动完成』状态,非要刻意学习各种新能力,把它做到96分、97分、98分……即使,这个职位对他的要求只有80分。

其实即使职场上最简单的『发邮件』『沟通电话』都有很多技巧、有很多可以提升的地方。

这些基础任务所有人都可以做到60分,但如果你想成为专家,那么在其他做到60分后进入『自动完成』模式时,你的机会来了——你要做的是精益求精,利用任务刻意练习刚学会的知识,避免自己进入『自动完成』模式。

二. 离开舒适区

自检问题: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是否离开了你的舒适区域,让你觉得需要付出额外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做好?


人在面临任务的时候,心理上有3个区域:
●舒适区——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学习区——稍微高出能力范围;
●恐慌区——远超现有能力范围。

而刻意练习,就是想办法更多地让自己停留在『学习区』,想办法寻找难度高出现有水平的工作,或者使用自己仍然不熟练的技巧。

而长时间停留在舒适区,能力基本上很难成长。

就足球来说,这就是为什么一个非常有天赋的足球爱好者,在场上的水平永远比不上一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足球运动员(即使他天资平庸)——他们长时间停留在舒适区。

足球爱好者纯粹为了乐趣而踢球,他们享受踢球的过程,他们渴望的是下班后去足球场拔脚怒射、排解郁闷。所以他们停留在舒适区,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踢着让自己舒服的足球。

而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可不是这样,他们经常在不舒服的位置踢不好踢的球,他们被教练要求增加训练量(比如昨天是10次50米加速冲刺射门,今天要30次50米加速冲刺射门),他们被要求今天专门训练左脚踢球……

这一切任务,都不会让我们舒服,因为很难轻易做到。但这的确是长期提高能力的必要条件——离开舒适区,进入学习区。

你可能对自己的领域很感兴趣(比如你热爱文案或者热爱商业分析),但是相信我,在任何一个领域内的刻意练习本身,都毫无任何兴趣可言——因为那意味着你需要经常去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并且经常遇到失败、挫折。

比如,对文案感兴趣,有空的时候看看文案书、看看创意文案合集、看看李叫兽写的文章,这很放松和有趣,但是这和专业的文案练习是两码事。

在刻意的文案练习中,你找到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比如20字以内解释清楚产品是什么,同时解决消费者偏见问题、能够给读者记忆力、能够强化品牌、能够区分竞争对手……)

为了完成这个『离开舒适区』的任务,你需要用上几乎所有的文案技巧,比如『巧妙利用基模』、『指向读者利益』、『建立反差』、『附着在大众情绪上』、『策略上扬长避短』、『寻找极端且高频的使用情景』……

然后经过大量的修改、反思,再比照优秀的文案……

这绝对没有任何舒适的享受和轻松的乐趣。

同样,对商业分析感兴趣,看几本商业分析的有趣书籍(比如我常推荐的《好战略坏战略》),这和我把『扬长避短』『行动协同』等基本原则练到吐,并逼迫自己一天诊断3个困难的商业案例是两码事。

同样,业余歌手练习歌曲的时候非常有乐趣和放松,当做排解压力的方式,这和专业歌手非常紧张和困难地挑战一个高音是两码事。

任何专业的刻意练习都意味着离开舒适区——学习大量的知识,寻找困难的任务,用着自己不习惯的方式大量训练。

三. 牺牲短期利益

自检问题:有多长时间,你没有为了训练而牺牲短期绩效?


绝大多数刻意练习,都意味着短期效果的下降——因为你在用自己不熟悉、不舒服的方式做事。

比如你本来从用笔写字切换到键盘打字,一开始肯定是绩效降低的——估计刚开始你一分钟只能打5个字。

但是持续地练习之后,最终你可以一分钟打80字,而这是写字永远也赶不上的速度。

所以,如果总是追求短期绩效,总是追求这次能够把活尽快干完,就很难有刻意练习的机会。

比如之前我在练习《金字塔原理》中的逻辑表达的那段时间(记得是大二),需要群发一条简单的会议通知,结果过了一个小时我还没写完。

有人问我怎么这么慢。

我说我在练习逻辑化表达,等下会写出一个超牛的会议通知。

然后周围人不解:这也太费事了吧,按之前的发出去不就行了。

但是我觉得,即使这次我用很不熟悉的方式(金字塔原理),花了很多时间才能写一条简单的会议通知(牺牲了短期利益),但是将来我训练熟了,就会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质量来完成。

这就好像学习键盘打字一样。

这样训练的结果就是,现在,我可以用远超常人的速度,清晰化逻辑化地表达复杂的观点。

很多人把精进某种技能当做工作的附加品,在最快做好当下工作的同时顺便学习一些掌握一些经验、技能。

但是如果想不断精进自己的能力,成为顶尖专家,你需要在某些时候,把掌握技能当做工作的目标呢,而不仅仅是附加品。

『既然今天的工作不那么着急,那么我今天的主要目标就是利用这些工作来训练技能,而不是追求最快把工作做完。』

比如上周『李叫兽圆桌会』结束后,我让团队的一名成员整理圆桌会的主要内容(发给客户用的),然后他很快就整理完发给我。

结果我发现整个内容提升空间很大——缺乏层次、逻辑,而且写作不够清晰。而这其实是文案人的关键能力。

所以我让他利用未来一周的时间,把这个内容整理到最好,当做自己的训练。

从业务角度来讲,这是不经济的,因为这是对客户的免费内容,本应该最快搞完交差。

也就是说,这样的训练会降低短期绩效(速度太慢)。

但是从能力提升的角度来说,这会让一个团队成员利用一个非紧急工作,最大化地学习技巧、提升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训练技能』变成了工作的全部目标,而不是工作的附属品。(当然不能所有的工作都这样做)

四. 大量重复性训练

自检问题:你在多大程度上,对某一项能力进行了大量重复性训练?


练习和实战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专项能力重复性训练的程度。

在实战中,我们是用到所有的能力来完成一个职责——比如如果你是市场人员,你可能在一天内需要用到构思创意、检查策略、沟通乙方、撰写邮件等十几项能力。

刻意练习,则往往是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训练少数能力——比如你刚学习了『扬长避短』的战略思维技巧,就要试图在所有任务中锻炼该能力。

而单纯的实战其实并不能持续地提高一个人的能力——没有一个足球运动员是每天的内容就是参加比赛。

相反,足球运动员大多数时间做的事情和参加比赛毫无关系,比如一个球员可能会花费一整天的时间练习40米外的右脚任意球;另一个球员可能整周只是在做小腿力量的训练。

而如果所有运动员每次的训练内容就是各种比赛(踢野球的人就是这么练的),就无法持续而迅速地提高能力。

所以,要想在某些领域刻意联系并最终成为专家,就需要对某些关键技能进行细分,并且进行大量的重复性训练。

而不是只去实战。

比如我最近在训练『用文案指出痛点』的能力,就找来了大量的案例去重复性训练(包括我自己过去做过的文案和即将要做的文案)。

然后,我还会专门针对这个内容搞一场培训或者写一个公众号,以强化我的单项训练。

五. 持续地获得反馈

自检问题:在我想刻意练习的领域,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我得到反馈?

反馈是指任何让你知道自己现在做的有多好,以及距离理想目标有多远的方式。

比如一个练习任意球的足球运动员,反馈方式就是看看这一脚下去,能不能直挂死角。

没有反馈的练习,就相当于没有球门,对天射门练任意球一样——无法通过结果来纠正和诊断自己的学习。

所以,在你的刻意练习计划中,一定要加入持续的反馈。

比如为了训练团队成员的文案能力,我设计了写文案的『自检清单』,清单上分类列出了几十个文案的基本原则——比如『是否顺应了疑问』、『是否开头创造了缺口』、『是否属于粘性信息』等。

然后其他人只需要在写完某个文案之后,按照这些原则去自检,就可以得到基本的反馈。

『我靠,原来这个文案忘记了创造缺口,怪不得感觉不吸引人』

除了自我检查等方式,还有的反馈就是提供一定的外部激励。

比如设置每周的团队分享会,让每个人分享自己写文案使用的技巧,分享自己本周最得意的一个文案等(担心这周自己讲不出干货?好好练吧!)

就像前面说的,刻意练习并不是一件轻松有趣的事情,如果缺乏反馈和激励,很少有人能够长时间坚持下去。

结语

为什么通往杰出和卓越成就的道路非常明确(比如使用刻意练习),但是只有少数人选择这样走下去?


因为上面讲到的大多数方法,都与我们的本能相违背——比如大脑会自动把熟练工作归到『自动完成』,而不是继续刻意提高。

使用『刻意练习』,就意味着你经常无法轻松地完成工作、无法轻松地读书,意味着你高度集中精力,意味着你需要不停地思考、总结、反馈,并且做自己不习惯、不舒服和反直觉的事情。

刻意练习是成为顶尖专家的必要条件,如果你做的事情和上面讲的没有关系,你就永远也成为不了顶尖专家——不论你有多大天赋、多久的经验和多大的梦想。

但是一旦你长时间至少在一个领域进行了刻意练习,你最终取得的成果将是非常巨大的,其中包括:
●碾压并且秒杀你的大部分同行;
●远超同龄人的远见卓识;
●不断接近的伟大成就……

常规物品改用:便条的重要性

便条利用好了,能给自己增加很好的记忆效能,一些平时可能忽略的事情就慢慢重复提醒下记住了!

每次办过事后,可以进行个适当的总结,下次办之前回顾一下,然后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其它方面!不容易忘记,这个有些符合常见的记忆法

例如:

写一个每天必看,例如 起床,睡觉,  吃饭,上课,放学时段都可以很容易看到的条条或短信,电脑记录,放在自己很容易发现的地方,过段时间后,最后能改进一次,随时进步!

ps2:每一次自己做什么事 都应该想到之前的提示条内容,给自己提示

ps3:坐车的时候应该想一下 开车门的时候先看一下后面/对面是不是有车开过

ps4:如果便条太小,用A4纸也可以的

开机的时候,提示自己是不是电脑一切正常!

自己做什么时候事情的时候 提示自己不要犯什么错误,应该注意什么,哪几点是比较好的,自己有懂得利用

生活中有很多常规的东西换个方式,就能发挥不一样的效果,例如:集装箱,本来就是承载的容器,没有什么特殊的,但是就是这一个小小发明,让货物流通速度更快,更不容易损耗,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同样我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小物品改变其本来的属性,达到方便我得目的:

例如:

  • 面巾纸,可以二次利用,放洗涤剂后进行去污
  • 牛奶箱很多,可以利用同类型的进行储物格的使用
  • 快递大信封,可以贴便签做成临时文件夹

这些都是小的物品,没有集装箱的改变那边伟大,但是期待着我能发现一起其他的常规成型物品,稍微一改就变成其他属性的需求物种吧

如何合理利用工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现代人必备的武器。


用,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平凡不能平庸》有感

很多人感觉读书无数,但感觉收获并不是太明显,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光知道读,不知道用。好的读书不是只知道读,而是需要把读过的知识使用起来,这才是最好的读书、学习方法。

以下是我读《可以平凡不能平庸》的一些摘录,如果能运“”用“”的方法进行实践,我相信效果肯定是很好的:

摘录如下:

如果将一个人比喻为一台发动机的话,那么你的智商、天赋及知识只是这台发动机的额定功率。而你的输出功率有多大,却取决于你的热忱、你的投入度、你的行动力。

大家都看得懂”圣经”或”佛经”两个字,但能悟出圣经或佛经的道理而且能从善如流的人就非常的难能可贵了

一个以消极心态面对平凡的人,将是一个真正的平庸者,他永远是这个世界的看客,而自己一无所有。

一个连上场跑一跑的勇气都没有的人,一个以消极心态面对平凡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平庸者,其悲哀是他将永远是这个世界的看客,而自己一无所有。
   我在嘲笑别人最后或出洋相的时候,没有想过自己连登台都没有,别人起码比我快了一步

*工作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是一份维持生活的薪水?还是一份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

1.自身价值的认可?

这一类型的人工作都非常努力。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使别人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但是这类人往往自尊心太强,在事业上一旦受到挫折便很容易气馁。也正因为如此,这些人往往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平庸的泥沼。

2.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一类型的人对工作的态度是最为理想的,他们希望通过努力的工作给自己所属的整体部门做出更大的贡献,更希望在工作中通过不断的挑战自我,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潜质,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只有这种视工作为乐趣的人才能避免流于平庸,也只有这种人,才是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人。

做某件事情的时候,莫要只看当前的苦累,要着眼全局,在苦劳的砌一堵墙的时候,很可能是一将来一个漂亮花园的一个重要部分!

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适时调整我们的心态。因为人的主观感觉就像一面镜子,你告诉自己:我很开心,便真的感觉到自己很开心。

          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是重要的一步,但为自己的工作寻找快乐是更重要的一步。

很多时候,我们无从选择,像出生,像工作,像死亡–很多时候,我们又有许多选择,比如笑或者哭,比如快乐或者忧伤,比如乐观还是悲观–因为无从选择,我们学会了接受无法改变的机遇与磨难;因为可以选择,我们便与命运相搏,去寻找自身价值,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

人们往往不是从生活中、工作中去寻找乐趣,而是等待乐趣,他们以为自己结婚、找到好工作、买下房子、孩子大学毕业、完成某项任务或者取得某种胜利后,就会快乐起来

医生苦笑道:”首先是等吃饭,吃完饭之后是等打牌,打完牌之后就是等死了。这样等了一年实在让人受不了。只好回来再开业了。”奋斗拼搏的日子正是追求幸福的过程

坚守岗位,完成任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岗位责任。假如你是公司老板,在分派任务的时候,你会信任这样的人吗?在提升职位的时候,你会首先考虑他们吗?当然会!这样的人无疑是能够准确无误完成任务的人。无论是在卑微的岗位上,还是在重要的职位上,他们都能秉承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并表现出完美的执行能力。这样的人是任何一个企业的最优选择。

受约束、不负责任的毛病。他们认为,在这个时代里,谋求自我实现、自我发展、自己创业当老板是件天经地义的事,而忘了只有责任感才能够让个人的价值得到实现,也只有具备尽职尽责精神的人,才会受到别人的重视和提拔。

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推诿塞责,固步自封。任何工作到了他们的手里都不能认真对待,以至年华空耗,事业无成。又何谈什么谋求自我发展、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改变自己的人生境遇、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呢?

有责任心的人可以将卑微变成伟大,而缺乏责任心的人则会将崇高的工作变得卑下

不要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要做得更好,你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飞利浦公司的口号,这也是每一名飞利浦员工的理念。

对于我们来说,顺其自然是平庸无奇的。为什么可以选择更好时我们总是选择平庸呢?如果你可以在一年之外弄出一天,那为什么不利用这365天呢?为什么我们只能做别人正在做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超越平庸?

拿薪金来说,你拿了一千块钱,做了一千块钱的事。反过来,我们做了一千块的事,只能拿一千块的钱,因为,老板找不到给你加薪的理由。若拿一千块的钱,做了一万块钱的事,那么加薪是自然的事。

心如佛,所以看人像佛。心如粪,所以看人如粪。哥哥,你实在是比不上佛印禅师的境界啊!”对待工作不也是如此吗?相由心生,境随心现。你怎么看待工作,它就是怎么样的:无论什么工作,如果你把它看得低贱,它就会成为低贱的;如果你把它看作高尚的,它就会成为高尚的–即使在一般人眼中它是低贱的。因为当你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做这件工作时,它就会因你的责任心和高度负责的行动使之变得高尚起来。责任心和热情可以使一份低贱的工作变得高尚起来。所以林肯说:只有卑下的人,没有卑下的工作。

工作轻松的人,不管在什么领域,也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

“要做就做得更好,否则就不做。”这应该成为每个职场中人的工作原则和态度。你的每一天都在倒计时

成功的秘诀无他,不过是凡事都自我要求达到极致的表现而已。”
成功的人绝对不会以平庸的表现自满,而且他们不管做什么事情,必然都会全力以赴、追求完美。

齐格·齐格勒说:”成功是能力极致的发挥。”

约翰·伍登也有类似的名言,”成功,”他说,”就是知道自己已经倾注全力,达到自己能够达到的最极致的境界。”

高品质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人们保持高昂的信心,诚心诚意的努力,投入心血智慧以及技能后所得到的结果。

                —————–第13节:巨大的损失————–

每次撑不下去的时候,他靠读书赋予了自己能量。

逆境时多读书, 顺境时多做事

生活刁难每一个人,但只要你愿意,总有一本书,可以为你消解人生的苦。

焦躁难安时,读书能安抚心绪;彷徨无助时,书籍是最好的向导。

读书,是人生的破局之法。

永远记住: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给你带来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回到开题,谈谈读书方法,如何用:

最快的读书方法:用,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把读过的知识使用起来,这才是最好的读书、学习方法。 以教材上的知识为例,哪怕你把教材阅读的次数再多,如果课后不进行做题练习,不去大量使用这些知识,很多科目你考试的时候估计想及格都不容易。

大脑最容易欺骗我们

在学习的时候,人类的大脑最喜欢欺骗我们,以读书为例,我们总以为读完一本书,就会把上面的知识掌握、记住,事实上,上面这些知识只存放在你的短暂记忆区内,时间久了可能九成以上的知识都会遗忘。

学过的知识只有多多使用,记忆会更牢固

如果把这些知识使用起来,就会加深我们的记忆,因为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是在使用的情况下,才慢慢加强的,这些神经元的连接,就像是我们的肌肉,只有不断的练习,才会越来越结实。

《认知觉醒》上说,学习任何一门技能,本质上都是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在建立连接。而学过的知识经常使用,才能真正在我们大脑中牢牢记住。

王阳明认为: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知行合一也。

所以,大家要牢记一句话:“只有使用起来才能实现知识的价值。

学习的最高境界:知行合一

意思是说,知和行是一回事,不能被分为两截,知必然表现为行,否则不能叫真知。行必然体现为知,否则不能叫真行。

学习的唯一目的,便是应用,不然,我们学习它来干嘛呢。

李笑来曾说:“对于知识的学习,一定要用起来, 很多有用的东西,之所以最终没用,是因为压根没用过。”

如何做到将知识真正地运用起来? 

教是最好的学:在教别人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知识。往往在知识的理解上,我们自以为自己掌握到了,可在讲出来的时候,总讲不清楚。教别人,可以强化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

学过知识分享出去:比如,现在有很多社群、自媒体,众多人都可以在里面分享自己读过的书,看过的影片,新的思考,工作或生活的困惑……

且不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你在向别人分享的同时,你自己也在督促记忆的同时,发现自己的知识的阻塞。

刷题也是最好的应用:平时我们做题,也就把课本上的知识运用起来最快的途径,所以平时要保证刷一定量的题目,学过的知识才不容易遗忘。

做题的过程也就是反复练习的过程:它让大脑记住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做,并根据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做出改进,让你能够适应更多不熟悉的情况。

巧用关联,明确知识的应用场景:所谓关联,就是把你学到的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你只需要问问自己:这个知识可以用来解决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哪些问题。比如学过的滑轮相关物理知识,可以用在现实生活中哪些方面?

达到目的的步骤方法/学期计划

年后这学期开学快两个月了,我似乎刚进入状态,但是还是没有没发现自己能干什么,更没有列出计划,两年后,就要毕业了!别人干得我干不了,我能干的别人都能干!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安定下来,本学期学习时间是18个周,也就是到7.6号左右放假,合计4个月 看来要规划下来了:

问:今天的我应该在哪里改进我的工作学习生活?

答:自尊心太强,在工作上(学习/生活中)一旦受到挫折便很容易气馁。


1.决心持久而坚决的改变
2.干扰现有的负面原形-他们在干什么呢?
3.调整有力的链接-自我激励

4.5个为什么要坚决改变的理由

我已经有了好的开始,难道不想继续了吗?
——————————————

最近要完成的:

学习:

我的学习任务为英语,物流集运相关方面

英语:常用的1000个单词记忆,及相关红皮单词典

单词记忆每天14个左右,不敢太多了,贪多嚼不烂的~哈

读书:

我的路看一遍,说干就干看一遍,单词量180个

我的路是三个章节20+3=23个节.说干就干是6个章节,还有18个单词,也就是说我每天至少要看一个章节!

物流:

一套一套的课程看+一本一本书的逐步学习

外加论坛资源,应该慢慢可以上道了吧

人际:


坚持不说别人什么,善于发现他人美,从真实的赞美人开始,如别人做事的态度,想法,动作,改善的结果
从身边的人开始,如洲,三,牛叉,潇湘,小董,光肚,他们刺激我的时候,笑笑,发现他们的优点,真诚的关心他们

健康:
坚持跑步,同时学习乐观积极的心理态度,坚决抵卸消极,焦虑感每天坚持跑12圈,早起,吃饭前,上课时,放学后,晚出前都要学习说一句赞美的话,无论长短,提一下自我的精神

考核:

我是个爱计划,不爱实施的人,考核一定要有呢

列表:

头月     次月
序月    末月

五一前检测

放假前检测

主任务<效果快>    主任务<效果慢>
次任务<效果快>    次任务<效果慢>

达到目标的六大步骤

第一步 看一遍自己的目标【了解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和任务】

第二步 明确的执行,懒惰的时候,放松的时候看一下,我能比别人差吗,我的自尊能纵容我平落吗

第三步 SWOT分析 不断的总结自己得到了哪些,和失去了那些,把不好的DEL,同时到洗澡水的时候不要把孩子误倒掉【优劣势的分析,避开劣势】

第四步 措施与计划 【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第五步 评估检查 【每天,每周,每月的评估检讨,是不是按方向 去走,是不是按原计划去设定,去做】

第六步 激励和处罚 【做到了激励,没做到处罚自己】

老是想把有点困难的事情推给别人,自己不干怎么能知道办这件事情的辛苦和艰难呢,自己不办事情怎么知道事情是什么步骤,怎么知道这类的事应该怎样操作呢

久之, 自己就什么也不会了!

要先利用一些小事情不断的锻炼自己,进而自我成长!

来自我的博客 hs‘s blog


一些计划列表:

07年上期计划


[整期计划][奋斗计划]


我生活中的一些主观缺点

婚前计划][奋斗计划
——————————————-
诗歌:

在人生途中
不要遇到一点困难你就退缩就认输,
哭是可以的,
哭过之后就要振作起来,
人生像车,
或长途,或短途。
人生就是一种追求,
一种努力,一种期盼。
渴望着把梦想变成现实,
将虚幻化为真实。
生活,因梦而美好;
人生,因梦而苦闷。
然而,
再难的道,也有尽头;
再长的路,也有出口,
坚持是心中的一盏明灯,
它照亮前方的道路,
让我们在黑暗中不迷失方向。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每一步都算数,
只要你坚持走下去,
你就能看到属于你的风景。

可能将来会感觉有些内容,茫然,幼稚,但是这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的自我感受和经历了,后来圈点,标亮,以前内容不能删除

来自 my blog


ps:分清晰了自己当时的状况,不过也未免过于自卑了,有一句很不错,看来当时我就不甘堕落,像”进而成长”应该是来自blog.0304.cn时期的东西吧,看来事业的良好起步确实能带动一个人前进的东西,我现在找到我前进的动力了,对,就是为了更好更快更容易的融入社会合提升自己的品质,升华自我,看我最高能达到什么状况才会垮掉,早上起来,春风拂面,万物复放,生气盎然,我的新生命也开始成长发芽啦


2023年11月11日11:03:50 :以上链接肯定已经失效,甚至标题可能 都会有变化,这是两篇2007年后3-4月份的文章,部分我有修订合编,有改变,所以说写博客还是有很多好处的,起码可以反思自己,虽然不一定会做到,但是肯定会受益,就好比我买了很多书,虽然不会吃透,但是能读进去一两句到心里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