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06年06月

认知驱动学习/及有感10条

#以下的一些东西都是我最近的感触,可能和很多朋友不一样,如果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会很高兴,这些主要是用来鞭策我自己的!

#别人对你做什么的时候,不要急于应答,自己应想好当时最佳的答案,然后给予回复!【生活点滴有感】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立的,同样一个伟大的东西也不是一夜搞定的,万事贵在积累!【站点发展有感】


#凡是老老实实的直干蛮干是很难成功,万事都有巧(技巧)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别人不常用的方法来处理一些问题呢?【站点发展有感】


#走的人多了,热闹的地方也会拥挤不堪,别人也很难注意到你,安静的小路未免不是人常过的,虽然没有热区的繁华,但说不好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百度贴吧宣传提要】


#不要认为自己还年轻,用更多的时间来荒废,我们只用一颗成熟的心态合理利用我们年轻的生命,这样才能把握时间!有准备的人才是笑道最后的人 【唐骏演讲有感】


#我们能办很多事,但是却不一定很洒脱,为什么不推掉一些次要的事情,来把重要的事情办的更完美呢?如果还用时间,不妨做下记录,来记录一下自己的成功所在和不足之处!【唐骏演讲有感】


#每天只着去做某件事是不可能干好的,关键点:动手-想象-动手 才能进步!【自我感触】


#即使帮助别人也是有一定技巧的,低贱,弱势,都是不被人重视的,要明白雪中送炭,适可而止的道理【自我感触】


#老板上司从来不缺少好的建议,缺的是能帮他实践这一好计划的人,所以提意见的时候,最好自己能小小的实践一下,然后可以说,据我测试:”这个建议在某某时我测试和研究是可行的。。。”【唐骏演讲有感】


#一个伟大的计划,需要我们坚定不移的施行,如果感觉累了,烦躁了,先不要马上放弃,重新构造一个起点,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很快达到目前的成就!【自我感触】

来自:原文

------------------
先写到这吧,毕竟脑子里一下不可能涌现太多的想法,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经常翻看,才能进步!

hs(125.219.54.19)在 2007年4月8日22:19星期日 评论:

非常好的10条,它也是我心中的羊皮卷,这个总结的方式蛮好的,一段时间对生活的感悟!希望后面也能这样

由于我经常会写一些短语总结之类的东西,下文为后来学习的一篇文章,在这里比较应景吧:


认知驱动》:为什么你懂那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5年前,畅销书作家周岭在网上开通问答专栏。

在收到的上万份咨询中,被问最多的一个问题是:

“我为什么很努力了,却看不到半点希望?”

有人坚持读书学习,可技能没学到几招,智慧也毫无长进。

有人任劳任怨地干活,可最终要么走了弯路,要么依旧原地打转。

还有人每年立flag,细致到几点睡觉,几点跑步,几点看书……

但往往遇到困难就放弃,坚持不了几个月又被打回原形。

周岭说:我们看似很努力,也懂不少道理,却都活成了“积极的废人”。

究其根本,他在新书《认知驱动》中提到:

人很容易陷入一种成长陷阱,被锁死在了低认知的牢笼里。

套着思维的枷锁,束缚着手脚做事,一辈子也很难成为厉害的人。

人生是一场闯关游戏。

只有在底层认知的驱动下,我们才能撞破壁垒,突出重围。

1:太多人道理懂不少却活成了行动上的矮子

书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科学实验。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卡尔·韦克,把蜜蜂和苍蝇同时装进一个玻璃瓶里。

他把瓶子横放,瓶底朝着窗户,观察蜜蜂和苍蝇谁先飞出去。

聪明的小蜜蜂,试了几次后,就不再动弹了,伏在瓶底观察。

而苍蝇们,却傻乎乎地乱飞乱撞,才不管什么瓶口瓶底。

谁曾想,仅仅两分钟后,看似蠢笨的苍蝇,率先从瓶口逃了出去。

作者说,很多时候,我们像蜜蜂一样,只停留在思考层面。

但能迅速抓住机会,找到出口的,往往是那些麻利的行动派。

社会学上,有个概念叫“高认知穷人”

形容的,就是那些满脑子都是知识,却拖延做事的人。

他们分析起来头头是道,观察问题也颇有见地,可一旦要做点什么,往往瞻前顾后,推三阻四。

在书里,看到过好几个这样的案例。

有个读书会的会长,每天分享读书方法,可一个月下来,却是一本书都没读;

一位健身教练,把运动、饮食、作息研究得很透彻,却常年宅在家里足不出户。

还有个美妆博主,很懂形象的重要性,但却总懒得收拾自己,活得邋里邋遢。

他们都很苦恼,纷纷向作者请教:道理都懂,就是不愿做,怎么办?

而周岭也毫不留情地说: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想也别想,直接去做。说干就干

空想千次,不如行动一次;懂多少道理,不行动也没用。

知道和做到之间,是一道巨大的天堑。

跨过去了,才能继续向前,跨不过去,就永远只能被禁锢在原地。

书里有句话说得好:知识和智慧是两码事,智慧是去实践。

通往罗马的,不是你脑子里的一条条规划,一次次预演,而是脚下走出的每一步路,越过的每一座山。

只有真实地经历过,下狠心磨砺过,我们所懂得的道理,才具有了现实的意义。

2:没有认知驱动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在书里,作者还提到一类人,堪称“高认知穷人”的对立面。

那就是,只行动不思考,浑身只有一股蛮劲的“无知勤奋者”。

作者自己,在刚踏入写作圈的时候,也陷入过这样的误区。

当年,他听从媒体圈大佬的建议,坚持日更,每天码字上千。

既不懂分析流量,也不钻研技法,更不会思考自己的价值感。

大约写了半年,爆款文章寥寥无几,还把自己累出了颈椎病。

后来,经过反思,他才骤然明白自己进行的是一种“低效努力”。

盲目蛮干,缺乏思考,只看重数量和速度,缺乏认知作为支撑,这样的努力,不过是自我感动,在旁人看来,并没有多少价值。

看清这点,作者一改日更的习惯,从“经验写作”转换到了“知识写作”。

他大量阅读,并将所思所学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写出的文字,不仅好评如潮,也令自己受益匪浅。

书里有段话很扎心:

你每天加班、学习、锻炼……用体力上的吃苦,来掩饰头脑的懒惰,这样貌似可以心安理得,但生活不会那么好糊弄,早晚你会为你的低效、无知、盲目付出代价。

说到底,天天瞎忙的人,不过是怀揣着一种侥幸心理。

希望用相对简单的努力,来取代直面问题的思考,用蛮干为不动脑打掩护,进而让自己可以待在舒适区中。

豆瓣上,有个读者在这本书的评论区里诉苦。

他自称是个劳模,工作中兢兢业业,时常加班加点,生活中也从不偷懒,买菜做饭干家务样样全包,可一年到头,升职加薪没他的份儿,生活也没有半点起色。

他本以为会得到网友的安慰,却不料有人毫不客气地问:

“你是不是那种只有苦劳没有功劳的人?只干最简单的事,碰上难题就绕过去,就像周岭老师说的那种,闷头拉车却不会看路的人。”

被如此一问,这位读者也只能承认,自己这些年,的确是一直在蛮干。

你看,当一个人习惯了手脚走在脑子前面,就是把自己活成了拉磨的驴。

直到耗尽精力与时间,才骤然发觉,自己一直在吃力地原地转圈。

白岩松老师就曾感慨:愚蠢又勤奋的人最为糟糕。

不经思考的行动,是对自己的消耗;缺乏认知驱动的生活,是对生命的浪费。

别再让自己的辛劳,成为成长的反作用力。

开启思考与行动的双驱模式,才能从根上终结瞎忙的恶性循环。

3:人最高效的成长离不开认知驱动

在书里,作者谈起自己的经历。

他从2017年兼职写作,仅仅三年后,就出版了畅销书《认知觉醒》,并大获成功。

他非专业出身,也非天赋异禀,能脱颖而出,全然是因为他获悉了一种“成事心法”——认知驱动法。

我将此法,提炼出以下三种驱动力:

1. 方法驱动,令你事半功倍。

作者认识一个顶级大厨,年纪轻轻,就实现了财富自由。

这位大厨,从入行第一天起,就不像其他人那样,只学颠勺炒菜,而是花大量精力研制特色菜品。

而后,他以“秘方”入股,加盟连锁酒店,享受股利分红。

网络时代到来,他又制作了特色菜教学视频,在直播间销售。

如今,哪怕什么事都不做,他每年都有固定的几百万收入。

而其他同行呢,仍守着炙热的锅台,累死累活地赚那点薪水。

大厨说:这是我摸索出的适合自己的成功诀窍。

发现没?讲究做事方法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比如,你想写作变现,就要运用“输入+输出”的方法,一边阅读积累,一边多写多练;

比如,你想美体健身,就要科学饮食搭配合理运动,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健身计划。

书中提到:成大事者,必须摆脱盲目的毅力支撑,采用科学的方法驱动。

否则,就会陷入蛮干傻干,徒劳无功的境地。

2. 目标驱动,令你做事有后劲。

作者在取得一点成绩后,也曾一度迷茫。干什么都没意思,整个人非常懈怠。

这时,身为同行的李笑来给了他灵魂一问:想想你的目标是什么?

他静下心来想了一下,起初,是为了多赚一点钱,博一点名气。

但自己最想要的,其实是对他人的影响力,能切实地帮到别人。

当确定了“利他”这一目标,他忽然有了干劲,开始用文字为大家解惑。

如今,他在写作这条路上,已经坚持了10年,但仍不失热情,后劲满满。

尼采说:人需要有一个追求,宁可追求虚无,也不能无所追求。

有所追求,人生的路,就有了熠熠生辉的灯塔。

目标越清晰,做起事来就越坚定,不会因挫折而放弃,因质疑而犹豫。

只有聚焦目标做事,我们才能踏平险阻,跨越一道又一道的难关。

3. 心态驱动,令你掌控人生。

在书里,作者讲了稻盛和夫先生的一个习惯。

稻盛和夫每做一件事前,都会找一个“捧场王”聊天。

这个人,不是行业大佬,也没什么真知灼见,只会说“你的决策,听起来棒极了”。

众人不解,觉得稻盛和夫这是自欺欺人,虚荣心作祟。殊不知,稻盛和夫这样做,不过是为了调动起自己的积极心态。

每当他灰心丧气之际,他就会不停地默念“这个决策棒极了”。

而积极的心理暗示,总会给他源源不断的力量。

书中提到,一个好心态,可以让人从浑浑噩噩转而拥有强烈的向往。

就像心理学上的“安慰剂效应”,你相信未来会好,一切就会变好。

4

有人评价《认知驱动》,是一本堪称经典的“方法论手册”。

其中的每一个建议,都可能成为骤然升起的启明星,照亮你迷茫的前路。

书的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七年即一生”的概念。

意思是,如果你从今天开始转变,最多7年,就将收获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选择决定命运,认知决定选择。

规划路线,比努力奔跑重要,梯子搭对了墙,攀爬才有意义。

用认知做向导,我们才能一步步走出逻辑闭环,摆脱低水平努力,突破思维局限,驶向更好的未来。

https://m.toutiao.com/is/iRHo7jQW/ – 《认知驱动》:为什么你懂那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 今日头条

逛一天/与人交往的价值

今天朋友来郑州了,和他们跑了一天,体能有点吃不消了,毕竟好久没这么逛了,回来的时候在公交车上睡了一会,差点随车摆动躺到旁边MM 身上,人家看我的目光好像色狼一样一样,有必要吗,我这人不随便的!
来郑州上学快一年了,经常去的地段东西南北方位我都还分不清,更不像别人一样:哪卖的衣服好,哪有打折的衣服,看到人家侃侃而谈,感觉心算能力很强大,看来我已经有些落伍了,想想自己活着也太没意思太乏味了,我一张长不大的脸,别人说我还像高中生呢,今天一块去买东西的时候,我只有听的分,什么饰配,颜色,感觉都很难接受吧,突然看到一个带框镜的mm,阿,老女人,想想自己不是和她一样吧?
看了最近的几张照片,我也不那么娃娃脸阿,是不是我太幼稚了????

hs(125.219.54.19)在 2007年4月8日22:14星期日 评论:
去年那段时光对我现在看来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写blog 看IT新闻实事点评,如果没有这些想法,恐怕也没有今日的成长,这么容易接受外文的观念及思路,然后有兴趣去看一些偏理论相关的东西吧

来自:原文


有上文学习一篇新文 如下:

现实里,结交一个人的最好方法,是什么?是请客吃饭?跟别人联络感情吗?

其实现实里,成年人都需要了解一点这种知识。

否则,光靠自己的技能,恐怕路不好走。

还可能不自觉地,得罪别人,被别人使绊子。

现实里,与人交往中,固然可以吃饭,联络感情。但这不是核心。

真正核心的方式,是给别人这几种东西。这些东西,才是别人最看重的。也是最容易赢得他人回报的东西。

01 给他们情绪价值

现实里,人都是情绪动物。尽管我们会刻意保持理智,但是很多时候,都是情感占了上风。

比如说,当你有一个机会时,你可能更倾向于那个让你愉快的人。而不是那个找别扭的人。

而你平日里的好处,也会更多地给前者。

这都是对方给你的情绪价值,在起作用。

这也是提供情绪价值的意义所在。

举个例子。

在单位里,有的人能力平凡,但是人缘很好,跟领导尤其融洽。

他可能得到的升职加薪,就更多。因为他给别人,提供了大量的情绪价值。让别人看着顺眼。

相反,有的人能力不错,但是很难处理人际关系。经常跟同事闹别扭,跟领导不对付。

那么最后,他得到的机会就少。

这,就是情绪价值在发挥作用。

现实里,不是说我们必须拍马屁。

而是说,具备基本的常识。不说讨人厌的话,不做讨人厌的事情。

适当给别人提供情绪价值。

这样对我们的前途,更好。

要知道,情绪价值,就是社交货币。

02 给他们雪中送炭

现实里,如果对方正处在困顿之中,那么你伸手帮忙,很容易赢得对方的好感。

对方会欠你一个人情,然后在未来,多半会找机会回报你。

所以说,跟人交往时,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境。

是一个很好的招数。

当然了,是否帮忙,不能一概而论。要看你的成本、风险,等等。

举个例子。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影视剧里,女主人公,会在某个小人物的生死关头,去帮忙挽救。

然后对方就会记在心里,用性命报答。

现实里,平日里的寒暄,都比不上关键时刻,出手帮人一把。

因为对方在此时,是迫切需要帮助的。不是吗?

03 给对方你的专业价值

现实里,人和人交往时,都会给对方打上一个“标签”。

如果你的标签,是专业技能,突出了你的有用性。

那么对方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一定会想到你。

举个例子。

比如我的英文非常好,这也一直是我的标签。

所以在单位里,如果有类似的机会,那一定是我的。

而且朋友有类似的需要,也一定第一时间想到我。

总的来说,这就是我在人际关系里的价值。

现实里,一点价值都没有的人,在社交里,没有存在感。

即便是天天跟人吃饭,也无济于事。

不如发展自己的特长,更加有效。你说呢?

关于blog互链的一个想法及社交学习

blog的风风火火的流行开来,前几天班里几个同学也在谈这类的事情,虽然我没有参与讨论,不过可见blog的影响已经深入生活,作为日常的一部分了!
我所理解写博客的目的,无外乎是收录自己生活网络的点滴,向别人展示自己!进而来更好的记忆与塑造自我!

还记得几年前,我有第一个简易网页的时候(细细沙),也喜于告诉自己认识的很多人,同学,朋友,亲人,熟识的网友,让他们来看看这个网上小家 虽然增不了几个IP,但是熟悉自己的朋友知道自己在网上安家了,也算是自我的一种成就另类肯定吧!

想想今天,BLOG为什么不能用这么类似模式呢,既然大家都有blog了,那么完全可以提倡一下,和认识的同学,同事,朋友做个网站互链,同学,同事,朋友再和他们认识的人做链,后者继续链,这样就可以更好让认识和关联的人来熟悉自己,了解自己!从而互动性能也就提高了!

当然我感觉这种提高互动性能的方式最好是用在网络购物方面,每人有个自己的小商铺,都和周围朋友,认识自己的人的小店做链,大家都是彼此认识或通过朋友能间接认识的 相互之间的诚信问题也就有了一定的保障,买卖时也可以直接通过都熟悉的中介来进行网络买卖!一直困扰的诚信风险也就降低很多了!TMD,想想腾讯拍拍若是在这方面做点手脚,庞大的QQ群,那不是比ebay taobao 占有一定的优势吗?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具体完善和可行性有待研究的!

来源:原文

下文为学习的一篇关于社交的文章:


混的好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

85%的收入来源于社交,毕竟社会是群居的,什么事情都靠自己,不懂得社交,永远只能做点小买卖,赚点辛苦钱。

学会了社交,天下无难事。

为什么领导不赏识你?为什么你没有交到比你优秀的人?为什么比你有钱的人不理你?

还不是你不会社交!

学会了跟人打交道,至少可以少奋斗10年。

如何社交呢?

1、能养成送礼的习惯,帮助你的人就多了,为难你的人也少了。

送礼是人家需要什么,你送什么,而不是你有什么,就送什么,送人家不喜欢的东西,等于白送。

一定要去研究别人想什么、要什么,打工不去研究老板想什么、要什么,好事永远轮不到你身上。

一个人学会了动脑,学会了说话,整个天下都是你的!

2、不要跟人抬杠,抬杠是蠢人做的事情。别人跟你抬杠时,要么你说是我错了,要么你赞成他的一切观点。

跟别人抬杠你争赢了,就是个输,争输了,你会更惨 。

3、赞美是人际关系中重要的润滑剂,能养成赞美他人的习惯,刁难你的人便少了。

对方喜欢听什么,你就说什么,毕竟和气生财啊,毕竟人天生都喜欢听好话。

还有,背后和当面一定不说别人的坏话,一般而言,你不说人家,一人家也不说你。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别人知道你在背后说他坏话,他要么也说你的坏话,要么当面找你理论,与你发生争执,何必呢?



hs(125.219.54.19)在 2007年4月8日22:13星期日 评论:
当日的想法虽然有点幼稚,不过有些点还不错的,今日看来,当日自己这个所谓的灵感还是很好的,只是毕竟年幼,没说出重点,不过,看懂的人一定有远思的

PS: 2023年11月10日20:29:22

今天来看,大家blog链接就是后来的朋友圈SNS或者校内网之类的吧,大家熟人购物就是拼多多玩的拼小蜜吧,这些都是擦边,现在的化一般人做不起来的,没有很强的关联性,也已经错失风口了,当年由于交易的不便,造成很多问题,如今交易链条比较完善,是不是熟人之间的无所谓了,这篇文章写的时间比较久了,当时也是学生,考虑问题可能会在一个点上有灵光,用到面上就难免显得的漏洞很多,不过有好的灵光是第一步吧


陈昌文的社群